液壓行業分析
一、液壓市場空間
01液壓傳動
液壓系統以液體作為工作介質,利用液體的壓力能來傳遞動力。由于其傳動平穩、響應快速、功率體積比大的優勢,液壓傳動廣泛應用于工程機械、機床和農業機械等領域,是流體傳動的主要類型。液壓傳動系統通常由動力元件(液壓泵)、執行元件(油缸、馬達)、控制元件(液壓閥)和輔助元件四部分組成。
液壓系統構成
液壓產品是控制主機完成各種動作的關鍵,其技術水平和產品性能直接影響機器的自動化程度和工作可靠性,直接影響機電產品和國防產品的性能和發展。作為傳動與控制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工業社會的重要基礎。
盡管液壓產品在工業體系中作用重大,但我國液壓產業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仍有差距。從產品結構來看,我國液壓件行業呈現出普通液壓件結構性過剩與高端液壓件結構性短缺共存的局面:一方面,國內企業普通液壓件產品產能過剩,產品同質化競爭嚴重;另一方面,高端液壓件產品研發生產水平不足,無法形成有效的供給,導致高端產品大量依賴進口。
02液壓市場規模
液壓產品應用領域廣泛,隨著技術創新的持續推進,液壓產品適用領域不斷拓寬,行業總體規模呈現逐年上升態勢。
全球來看,2003年全球液壓行業市場規模為176億歐元,到2016年這一數字上升為282億元,市場規模擴大一百多億歐元。中國液壓行業從無到有,在經過60多年發展后,已成為全球主要液壓市場,對液壓元件及零部件的需求伴隨我國工業化水平提升而增加。我國包括后市場在內的液壓系統及其相關配件總產值在2016年已高達510億元,且2017年在國內工程機械行業高景氣帶動下有望加速增長。
全球液壓行業市場規模
中國液壓工業產值
液壓行業的市場規模與一國經濟總量和工業化水平高度相關。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制造業國家,2016年我國液壓行業市場規模占全球的28%,僅略低于美國的34%,遠高于日本和德國等發達國家。橫向對比來看,2000年我國國內液壓產品銷售額不足5億歐元,而到2014年,這一規模達到69.13億歐元并接近美國水平,市場規模急劇擴大。
2016年液壓工業國際市場占有率
03應用領域
液壓產品廣泛應用于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其直接下游需求包括工程機械、航空航天和冶金機械等裝備制造領域。
工程機械是液壓產品最大的需求領域。2014年中國工程機械市場消耗了國內35.4%的液壓產品,而同年日本這一比例甚至高達43.3%,工程機械對液壓行業的帶動作用可見一斑。除工程機械外,航空航天、冶金機械等領域也對液壓件有較大需求。
事實上,應用在不同領域的液壓件在精度、智能化和價格方面存在較大差異。通常來說,在農業機械等領域使用的液壓件要求較低,而在航空航天、船舶制造等領域使用的液壓件往往需要在精度、響應速度和可靠性方面具備優勢。
液壓件在不同領域的應用特點
液壓件主要分為液壓油缸、液壓泵、液壓閥、液壓馬達和輔助設備五大類,液壓產品除以上述單品形式出售外,還以液壓系統形式銷售。按照上述分類對2010年以來國內液壓件市場進行拆分,各年主要液壓件價值占比如圖表所示,液壓泵、閥和油缸均占有較大價值比重,每一個液壓件品類都是一個大市場。
以2013年為例,全球液壓泵、閥、馬達和油缸價值占比分別為19.2%、18.9%、9.9%和20.4%。液壓泵、閥和馬達的價值量合計約為液壓油缸的2.5倍。
2013年國際液壓產品結構比
液壓泵整體技術難度高于液壓油缸,是當前國內主要企業攻克的重點和難點。經過多年技術和工藝積淀,國內液壓泵生產能力也得到長足的提升。根據液氣密協會數據,2009-2016年我國液壓泵產品產值由59.18億元增長到105.60億元,發展速度驚人且后期國產化率會顯著提升,每年需要從國外大量進口的局面將得到改觀。
國內液壓泵產值變化
液壓馬達附加值相對較低,2016年國內市場空間不足40億元。但作為整個液壓系統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件,液壓系統的創新和發展,尤其是在機電一體化方面,液壓馬達及其配件未來將承擔更多職能。
國內液壓馬達產值變化
二、行業競爭
01市場集中情況
從全球經驗來看,國際液壓行業具有明顯的市場集中特征,前6~7家主要企業占據了國際液壓市場80%~85%的市場份額。我國液壓行業起步晚、技術基礎薄弱,因此以外資或合資企業為代表的全球龍頭企業在我國液壓件市場占據重要地位。
以博世力士樂、川崎和伊頓為代表的全球液壓件龍頭企業,憑借日新月異的技術變革、豐富的產品譜系以及精益求精的工藝追求,牢牢占據了我國液壓件的核心市場。據估計,2009年伊頓、博世力士樂和派克在我國液壓件市場的份額分別為11%、17%和7%;而到2015年外資企業在國內液壓泵/馬達的市場份額仍超過70%。
2009年我國液壓市場主要外資品牌占有率
高端液壓件研發制造仍留在母國保持技術優勢,同時大量出口獲取市場份額。當前,日本川崎、德國力士樂等全球頂級液壓件供應商均已先后在我國建立生產基地。除了將非核心產品本地化生產外,主要廠商均將高端液壓件留在本土研發制造,并通過向我國出口獲取國內市場份額。2013年伊頓、派克和力士樂在當年我國進口的液壓件中占比分別高達15%、21%和27%。
2013年我國液壓元件進口品牌占有率
作為國產液壓產品制造商的強大對手,川崎、力士樂和伊頓在中國市場的經營甚至比現有很多內資企業還久,他們是中國液壓行業發展歷史的重要參與者。通過分析三者在中國市場的拓展歷史,來進一步認清國內液壓行業的發展歷史并借鑒其成功之處。
川崎精機產品在挖掘機市場占有領導地位,制造工廠遍布全球各地。川崎在中國液壓市場的拓展始于1980年代初,并隨著日本經濟降速和中國開始大規模建設而加快推進。目前川崎在中國江蘇、浙江等地擁有20多家制造工廠、銷售公司和代表處,牢牢掌握我國挖掘機用液壓件的供給。
博世力士樂有超過200年的發展歷史,是全球液壓高新技術解決方案的提供者,傳動與控制技術冠絕全球。目前該公司業務遍及全球80多個國家,自1978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博世力士樂已在北京、江蘇和陜西建立了生產基地,擁有數千名員工。博世力士樂液壓產品全面服務我國各工業領域,提供量身定制的液壓傳動解決方案。
伊頓是全球領先的多元化工業產品制造商,在全球的工業領域享有技術先進、質量可靠的聲譽。在全球6大洲超過125個國家擁有5萬5千名員工。伊頓于1993年進入中國市場并在山東濟寧設立首家合資企業,主要生產用于農業和建筑設備的轉向器和液壓擺線馬達。此后,伊頓通過并購、合資和獨資的形式迅速發展在中國的業務,1998年成立了伊頓流體動力(上海)有限公司。
02發展歷史
我國液壓產業起步晚,基礎薄弱。建國以前我國幾乎無液壓工業可言,僅在壓機和機床等領域有極少液壓元件使用。建國后,國內液壓行業大致經歷了三階段的發展過程,大致可分為1952-1962年的奠基與創業階段、1962-1978年的發展與成長階段和1978年后的快速發展階段。在經過數十年的努力后,我國液壓行業的整體技術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
1952-1962年:奠基與創業階段
發展成果:從仿蘇開始,液壓工業從無到有,在1960年代初形成獨立液壓件專業生產廠,應用領域覆蓋機床、農機和工程機械;
-
1962-1978年:發展成長階段
發展成果:逐步建立液壓工業管理規劃部門和技術研究機構。從日本引入成套工藝及設備,從簡單仿蘇發展為自行設計相結合。
-
1978年至今:快速發展階段
直屬液壓企業管理權下放,加速引進海外技術,合資公司先后成立;下游需求快速釋放,民族液壓品牌崛起。
始于1965年并在1978年后加速的技術引進對我國液壓行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在經過整合并形成北京華德、榆次液壓、上海電氣、貴州航空和遼寧液壓等規模較大的專業液壓企業后,我國開始大力引進國外先進的液壓差評和制造技術,先后引進VICKERS、ETON、REXROTH和ATOS等先進技術,并進行有計劃的消化、吸收和國產化工作。同時,我們通過合資、獨資和合作等多種方式引進國外先進液壓制造商來華設廠,快速縮短我國液壓工業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
經過60多年的發展,我國已建立完整的液壓工業體系,將逐步滿足我國機械行業的配套需求。據液氣密協會統計,目前國內液壓企業超過1000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300多家,主要企業100多家。其中,恒立液壓、中川液壓和太重榆液等骨干企業正快速縮短與全球領先技術的差距,實現高端液壓泵閥產品的突破。
03下游需求
工程機械行業是我國液壓產品最大的下游應用行業,國內35%以上的液壓產品應用于工程機械領域。起于2016年3季度的挖掘機行業高景氣為內資液壓企業奪回市場提供了契機。
始于2016年3季度的國內工程機械行業景氣回升,為國產液壓件企業帶來了突破機遇。2017年1-10月國內挖掘機銷量增速接近翻番,前3季度裝載機、汽車起重機和叉車銷量增速分別為44.6%、114.9和34.9%。各品類工程機械持續高增長,帶動國內工程機械用液壓件快速增長。
液壓系統及其配件構成液壓挖掘機生產成本的主要部分
中國市場工程機械行業持續高景氣帶動相關液壓件銷量持續上升。截至到2017年9月的KYB半年度報告顯示,其在中國區域的銷售收入增速超過40%,遠高于日本本土和美國、歐洲市場。
國內主要挖掘機制造商部分機型持續缺貨,表明我國挖掘機市場持續高景氣與川崎、力士樂等挖掘機用液壓泵閥供應商產能瓶頸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如果此前行業協會對2018年挖掘機行業銷量將持續增長的判斷后期得到驗證,國內采購缺口將進一步擴大,各挖掘機主機廠的市場份額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能采購到的液壓泵閥數量。此外,如果2018年卡特彼勒關閉其在日本的液壓閥制造廠,該公司將依靠日本川崎彌補其液壓件需求缺口,國內主機廠在確保液壓泵閥供應方面將面臨更嚴峻的形勢。扶持并縮短內資液壓件企業的驗證周期,實現核心液壓件的國產化已勢在必行。
這一局面為內資液壓件企業提供了歷史契機。經過數十年積淀,國產工程機械液壓件已相對成熟,國內廠商制造的挖掘機油缸和非標液壓油缸等產品已獲得卡特彼勒等全球頂級客戶的認可,已具備與國際巨頭分享工程機械行業盛宴的實力。同時,國產液壓制造商在完成門檻相對較低的液壓油缸進口替代后,正集中精力在液壓泵閥等更高難度的領域實現技術攻關。隨著國內工程機械行業高景氣的持續,外資液壓泵閥制造商產能不足將為國產液壓制造商提供千載難逢的市場準入機會。
04進口替代
我國液壓件進出口情況可以從側面應證國內液壓行業的持續進步,同時表明國產液壓件進口替代進程正持續推進,從量變走向質變。從進出口數量上看,我國液壓件出口數量遠大于進口數量,且差距正逐年擴大。2010年我國液壓件進口、出口數量分別為201、332萬件,而到2015年,兩者分別為349萬件和915萬件,出口增速顯著高于進口增速。
從進出口金額上看,此消彼長趨勢更加明顯。2011年至2016年我國液壓件進口金額從34.24億美元下降至2016年的15.5億美元;而同期液壓件出口金額從5.02億美元上升至8億美元。貿易逆差逐步縮小。后期隨著國產液壓件在高端領域實現突破,貿易逆差有望得到反轉。
三、后市場
01市場規模
液壓件后市場主要包括維修更換等,與前裝市場受影響因素較多而容易大起大落不同,液壓件后市場面對的是龐大的存量市場,波動性要小于前裝市場。
我國液壓件后市場規模在200多億以上,其中來自工程機械需求占比接近40%。各液壓部件根據不同的品牌、工礦條件維修的成本不盡相同,但通常3~4年會大修一次,大修將會安排更換眾多的液壓元件。在工程機械的10年使用年限中,對液壓件的維修和替換大致相當于重置兩次整套液壓系統元件。根據這個維修規律,預計我國液壓件目前市場需求規模在200億以上,工程機械液壓件市場規模預計在100億以上,為國內液壓件企業提供足夠大的市場空間。
02市場格局
考慮到國外品牌液壓件成本較高,在后市場中,通常工程機械業主會盡量選擇相同性能的國內品牌液壓件。同時由于國內液壓件后市場進入壁壘相對較低,產品趨同化較為嚴重,整個市場參與者眾多,競爭格局較為混亂,因此國內外優質的整機配套企業較少參與到國內液壓件后市場的競爭中,在后市場中以國內中小企業占主導,市場格局很分散,優質企業市場份額擁有進一步擴大的空間。
我國液壓件前裝市場主要供應商
轉自矽亞投資
- 上一篇:國際農機展八大密碼參透農機市場發展趨勢 2018/3/29
- 下一篇:液壓站用油現狀及發展趨勢 2015/7/9